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不遠不近的朋友

在每一日的生活中,我們尋求一種節律,就像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在那逐日的例行工作裡,逐漸累積起對生活的經驗、感知,甚至是存活的信心。不過,也就在那逐漸增長的信心跟習慣當中,一些感動,一些初衷,也一點一滴的流逝。這個部落格在育兒最初的激動和沉悶之中展開,隨著孩子漸漸成長,跟我們的作息越來越接近也越來越協調,家中的哭鬧聲、嘻笑聲、叫喚聲已如窗外的風聲雨聲一般,不知不覺聲聲入耳,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


最近,一個將近15年前的學生,快要迎接第一次當爸爸的生活了,他找到我,說出他對未來這個新身分的期待和擔心。我才猛想到,原來,我已經是個老媽媽了。


老媽媽,不在於年齡,而是一種老化的心態。大女兒今年就要升上小學高年級了,我們可以並肩坐在一起,討論電視新聞上播報的消息,對於穿著打扮,食物口味甚至是她自己的未來有著條理分明的看法;偶爾在假日的早午餐,能吃到她一手包辦的煎蛋、沙拉和海苔壽司飯。二女兒在姊姊的影響下,有著早熟的「批判力」,常對著一家大小振振有詞地「說道理」。我也開始恢復了社交活動,出入劇場和準備新一波的自我進修,希望能找到再出發的新據點。直到,這個「老」學生的出現。


他問了一些問題,關於兩代教育觀念差異、獨子、夫妻之間的問題,我愣住了。原來,這些曾經是問題的東西,我在日復一日的育兒歲月中,早已拋諸腦後。


到底是怎麼活過來的?我重新打開已然結滿蜘蛛絲的部落格。


林林總總的談話當中,我只記得自己最後說出的心得:「把孩子當成一個,你不遠不近的朋友吧。」


這是一個很微妙的距離。但是如果跟我一樣,經歷過一點歲月,回頭想想,那些待在身邊二三十年以上的老朋友,常常是最重要的朋友。


當然,這種不遠不近的關係,或許是經過很長時間才摸索拿捏出來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對彼此熱情急切的忠告,漸漸轉變成一種了解之後的溫柔;以自己為中心的觀點,慢慢接納彼此主客觀條件的不同,而演變成一種認識;說話變得慢一點,少一點;微笑和輕拍變得多一點,沉默久一點。然而無論居住的距離多遙遠,生活模式的差異有多大,在最脆弱的時候或感性的時候,就想聽一聽對方的聲音。


孩子生下來,第一個認識的別人就是父母,在養育跟保護的需求之下,他無可選擇地依附著撫養者,這裡面無可避免地產生了依戀跟模仿。而養育者在逐日的關切和照拂小孩的過程之中,同樣也對孩子產生了感情上的連結和投射,孩子讓我們煩惱讓我們快樂,我們以為這種情感是理所當然的。可是,也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可能自然而然地享受著這份愛跟眷戀,甚至進一步以為擁有孩子的人生規劃、感情模式的操控權。在保護或愛的名義之下,黏貼著孩子的成長,亦步亦趨地「監控」著。


而孩子在依附和模仿的過程當中,以父母作為學習的第一個對象,父母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因此,養育者以絕對真理的代言人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的事件中,一一代為決策或作出斷然的評價。孩子便難以長出自己的個性,發展出自己的特質。而父母也常因此,忘記自己真正是一個怎樣的人。


面對不遠不近的朋友,我們會因為自認不太熟悉對方的生活,而語帶保留;在為對方評估情勢的時候,我們會希望自己能夠周到一點;當對方沮喪或困頓的時候,我們會試圖扮演安慰者的角色;為了深入了解對方所陳述的事情,我們願意多一點聆聽,少一點批評;怕引起對方的反感或不明確的情緒,也不太敢作冒犯式的語言刺激。說話多留一點餘地,留一些思考的空間給對方和自己。也許,這樣的關係會讓希望明確答案的孩子有些困惑,然而當她漸漸成長,像一個世代一個世代的人一樣,經歷抉擇、挫折,經歷愛恨情仇,經歷摸索試驗....。他會意識到,你的沉默和不置可否,是愛的表現。


就這樣,十五、二十年後,孩子跟父母,就結為「不遠不近」,卻又至為重要的「老朋友」了。


我已經是一個老媽媽了,即使看著一起寫下的總總點滴,亦然想不起,當時的心情。可是從那瑣細中升起的煙塵,指向著珍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生命體的初心。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沮喪的媽媽

景穎:
距離上次見面一個多月了,現在又要向妳求救了.....
小雯最近經常哭鬧,尤其是晚上睡前及半夜經常大哭.....嘴裡總是說著"不要", 不要喝ㄋㄟㄋㄟ,不要枕頭,不要巧虎.....這些其實都是她的最愛....(我覺得他是口是心非)
我已經被她搞的抓狂,今天晚上大聲斥責他,還把他抓到客廳門外(陽台)要他出去....結果婆婆跑出來說晚上不可以這樣,小孩會嚇到....也說小雯如果不想喝母奶就不要再給她喝了...(為了增強她的抵抗力,我讓她分享DD的母奶,每天大約給她180CC分早晚兩次喝,起先不願意喝,但後來給她喝現擠的,她就願意喝,已經喝了大約十天)
但他這幾天他直說不敢喝,我還是希望他能繼續喝母奶,使用遊戲方式哄她也沒用,甚至最近連用泡的牛奶也不要.......
我也本想先給她暫停幾天母奶,但阿嬤的意思是就不要再給她喝母奶了,直接喝牛奶就好,感覺像是我逼小雯喝母奶他最近才會這樣哭鬧....,但她之前雖然嘴巴說不敢喝,但我用現擠的溫奶給她喝,他通常都邊看巧虎邊喝,或是睡前躺著喝完,並沒有哭鬧......當媽的就是希望能把好的東西都給孩子,尤其是增強小雯的抵抗力.......
對於小孩只要一哭鬧,阿嬤通常就會幫他們收驚,認為有"問題",但這兩天阿嬤都已經連續幫她收驚了,狀況依然沒變,我感覺不是"那方面"的問題,可是阿嬤就是一直用這種方式處理,其實我想要嘗試不同的態度對待小雯,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可是今天軟硬兼施也都沒用,我真的很想打小孩了......可是一直壓抑自己,小雯的個性也很硬,跟他來硬的她也很硬,哭給你看,而且可以哭很久,眼淚直落,甚至都會哭到吐........自己覺得好沮喪 ......
我不知道這是小孩階段性的情緒發展,還是她在跟DD吃醋,覺得DD可以跟爸媽睡,而他卻是跟阿嬤睡.....,但這種睡覺模式也已經進行2個月了,之前也都OK.....
我也盡量先滿足小雯的需要,先陪他玩,抱抱她,然後陪她睡覺,等她睡著再去照顧DD,先前也跟他溝通過這樣的模式.....
我已經帶小雯看中醫吃中藥(科學中藥)有一個月左右了,阿嬤也懷疑是否是一直逼她吃中藥造成心理的壓力產生的偏差行為....,但他現在吃中藥已經比較:平和"了,也會學巧虎說"我吃藥藥我不哭很勇敢"...全家只有我堅持帶她繼續看中醫調體質 ,也覺得這樣會讓小孩吃藥吃到怕,但我還在堅持(我常提醒自己你說過的"對的事情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醫生說其實乙雯的感冒還沒有完全好,肺部裡還有痰,我希望能用中醫幫助小雯調體質,所以餵藥,看醫生我都自己來,因為小雯只要一哭鬧他們就沒輒,但我會跟他耗,甚至硬把她抓來吃藥......有時我有種孤軍奮戰的感覺,因為全家人沒有人認同我的作法......
對於現在小雯 "什麼都不要的狀況"我該如何處理,有時我覺得她是口是心非,嘴裡說不要, 但我如果真的順著她,她一樣哭鬧生氣,強迫她也哭鬧,弄得人仰馬翻,我想他是要撒嬌,就會抱抱她....安撫她,但她也不領情,搞的我真的抓狂(爸爸之前也被她搞的氣呼呼),對他斥責他就會說"不喜歡爸爸或媽媽了",又繼續哭鬧...要擠奶又要照顧小的,已經嚴重睡眠不足,現在小雯又出狀況,我真的沒輒了.....




* * * * * * * * *

親愛的禎:

看你字裡行間透露的無奈和焦急,我真希望能為你分憂解勞。說實在的,孩子會發生的這些狀況,我家都遇到過。
但是我覺得最大的問題並不在孩子這邊。
現在我試著一樣一樣拆解給你聽。

一、關於小孩子

你相信有天生就事事樣樣順爸媽心意的小孩嗎?
我認為一般正常的小孩,都不會乖乖聽爸媽的話。
妳要告訴自己,小孩子不聽話是正常的。
要記住:不聽話不等於犯錯。不聽話可以磋商;犯錯沒得商量!

所以作父母的,不要對孩子的“不聽話”產生太大的情緒反應,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你過大的情緒反應,反而會使敏感的聰明孩子掌握了操縱父母的工具。因為不管是想引起父母注意,或者對抗規定(通常只要一變成情緒,就可以延長執行該項規定的時間,就算終究孩子還是得乖乖聽話,但對能拖一時算一時的他們而言,已獲得精神上的勝利。使之經常故技重施。)所以我強烈地建議,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一定要“冷處理”。

所謂的冷處理指的是:不慌張;不著急;不動怒;不放棄。這「四不」要作到

如果你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可以對症下藥,那最好。不要太堅持做父母的想法或意見,因為無論多小,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要教他學會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你得先尊重她才行。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作法非得執行不可,來硬的不如來軟的。

像我家元元,小時候只要看到“不明物體”根本連靠近都不肯靠近,如果端著一杯中藥硬要她喝,她非得把整杯打潑並哭叫個半小時不可。(哭到吐出來是經常有的事)用扮家家酒,用加蜂蜜都沒有用。這種狀況下,我們便會選擇不再叫她喝。然後每天開個下午茶時間,每個人都有一杯冬瓜茶,她的冬瓜茶裡則加入了1/6的中藥湯,她看著大家喝,也就跟著喝了。初期當然沒辦法達到醫生要求的分量,但是一兩個月後,慢慢就能接受,不用全家一起也能自己乖乖喝了。

小孩子不是成人,包含想法跟興趣幾乎常常在改變。我會建議你把它看待成成長裡所需要的“調整”,所以小孩不是成人,不能光靠忍耐或觀念(觀念是慢慢養成的),長久的執行某樣事務。對食物的癖好更是如此。你一定能回想起某些你以前很愛現在卻不想碰的食物,反之亦然。孩子們也是,只不過他們現在以成人七八倍的速率在成長變化,所以變化得非常快。

在這方面,我選擇大部分“順從”他們的調整,所作的把關就是不提供“垃圾食物”,每天準備多樣化的自然食品。其他的愛吃不吃,悉聽尊便。

情緒的變化也是。孩子們有時候聽到大人說了些甚麼、看了一幅畫、或者看了電視某個畫面、聲響,就會誘發自身豐富的聯想或不安全感。所以老一輩的經常認為那是“打到驚”,收驚比較大的問題是八寶散或燒掉的符水裡面含有的朱砂,是重金屬的成分,對孩子的腦部發育很不好。其次就是忽略了問題真正的癥結。但無論如何,在這段期間不要再對孩子採取強迫的手段,是對的。

家裡有新生兒對較大的幼兒來說,是很大的衝擊。你做得很好。但是並不是妳都作了,孩子就不該有情緒問題。這既不是妳的錯,也不是孩子有問題。事實上這就是家中只有獨子跟有其他孩子的不同,大家都需要時間慢慢來接受、調整或適應。你應該繼續關懷小雯,但是不要過度擔心。因為家裡有另一個孩子分散父母的注意和關心,是小雯一輩子都要面對的課題。所以你還要試著製造她跟弟弟相處的機會,讓她親親摸摸弟弟,幫忙準備尿布或洗澡用具,培養她對弟弟的關心和親密感,認識會對弟弟造成傷害跟不會造成傷害的行為,跟她約定一起照顧弟弟。如此一來可以漸漸將她被愛的需求轉移注意力到愛人的需求上。

二、其他的家人

我只能為你深深地嘆一口氣。幸運擁有家人的支持,那是天下至福,可惜不是輕易可得。就算我和我老公之間,也無法做到百分之一百互相認同,何況有上下代觀念的差異。

還是老話一句,因為你還要上班的緣故,無法事必躬親,教養的責任既已託付他人,就不可能事事照你的想法執行。育兒是個很吃重的工作,而且小雯也到了需要調教一些觀念跟規矩的年紀了。一直延宕下去的結果,你只會越來越無力,隨著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教養者都得學習新的對待方式並維繫住建立好的關係,否則只會越來越費力。

這次參加高中同學會,一個同學她現在是廣告公司主管,生了三個小孩,最小的才一歲八個月。她推薦了兩本對她很有用的育兒書,我還沒看過,也許你會想參考看看。

林奐均的『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及『沒有不受教的孩子』這兩本針對比較大小孩的管教方式是後面那本書,推薦給大家!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9315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8978

我還是覺得你的力,跟不上妳的心,除非你覺悟要有所取捨。

但無論如何,我還是為你加油!

景穎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寶寶感冒了

Hi 景穎:
有baby 後真的很多事都無法按計畫進行,原本期待本週末可以帶小雯去串門子,奈何她原本的感冒已經差不多好了,卻又突然變嚴重,除了小咳嗽外還加上吐,稿的半夜都要起來收拾殘局,有時候甚至是無預警的"吐",連咳嗽的聲音都沒有,現在都神經緊繃的隨時待命....,現在還加上肚子嚴重脹氣,食欲不佳醫生說這是輪狀病毒的症狀,大約需一週左右的復原期....
家裡的人最近也都感冒了,我經常需耳提面命爸爸要戴口罩,ㄚ嬤我則不好意思要求,還要為了提醒爸爸跟阿嬤半夜或清晨起床一定要先加件衣服而發生些小爭執...
爸爸說感冒是病毒引起的,跟穿不穿衣服沒關係,老實說我心裡很不認同,一直希望找證據反駁他. 對他們來說沒有這種習慣,但我已經被小
雯的經常感冒弄到很神經質,加上覺得家裡的都沒有警覺性,都覺得自己不是感冒,經常也會餵小朋友吃食物,一定要等到嚴重了才願意承認感冒.而我則是一點點喉嚨痛或打噴嚏(甚至是過敏)我都會趕緊帶上口罩.每次為了這些事都搞得自己很悶.
最近也因為小雯感冒不舒服,很多習慣也都無法要求,吃飯的規矩,收玩具都鬆懈了,也沒有讓她看書培養專注力.....唉..,加上台北天氣經常濕冷,讓我也隨著天冷變懶惰,對小孩的耐性似乎需要再加油囉...
聽我抱怨一堆,讓您當我的垃圾桶.下次再找時間串門子囉

* * * * * * *


禎:

孩子到七歲以前,很可能出現反反覆覆感冒的情況,再加上過敏等因素,當爸媽的真的是要巴緊神經緊張著,辛苦你了。

我們家的人也都帶不住口罩,有時姊姊從學校裡帶了感冒回家,說實在的無論如何小心,小的多半也逃不掉。只是症狀的輕重不同而已。季節交替的時候實在很難避免,不過我聽過一個說法:一個人一年感冒六次以下都還算正常。

但是幼兒感冒因為併發症(上呼吸道的:肺炎、腦膜炎、中耳炎,腹腔的出血性腸炎、腹膜炎等)也會較嚴重,所以其實是不能輕忽的,這點跟大人不同。所以,感冒本身會慢慢好,急性併發症卻要注意。以下幾點是觀察重點:

1.發燒:發燒在39度時是一個要注意的時期,因為體溫到39~40度c是人體的免疫力在作用的時候,身體內會製造大量的抗體並且讓體溫升高,製造一個不適合病毒生長的環境,所以不要貿然退燒。如果擔心孩子因此不舒服或睡不好,可用溫水(記住不要用冰敷或冷水,因為那會使血管收縮,反而不容易散熱達到降溫的效果,只是表面摸起來涼涼的)擰濕毛巾,擦拭孩子的四肢末梢(手、腳)、額頭、耳後、腋下或鼠蹊部,讓孩子可以舒緩一些發熱時的不舒服現象。然而一旦發燒到40度c以上,就要注意其他的併發症或急性發炎的情況。

2.肺炎:如果出現高燒不退,或反覆高燒,並伴隨呼吸時有嘯聲,躺下就會呼吸困難,坐起身比較好,就要注意肺積水。如果有胸部凹陷(或用手指按下去有軟軟的,凹陷下去的感覺)不要猶豫,即刻送醫。還要注意吸入性肺炎,像小雯有夜間嘔吐的情況,老實說這種時候我都不太敢睡。一來怕嘔吐物噎住氣管造成窒息(此時要盡量讓孩子側臥,趴睡也有點危險),二來就要注意不要有嘔吐物嗆入肺腔造成吸入性的肺炎。吐濕的衣服、被褥也都要盡快換掉,免得濕衣服加重感冒的病情。嘔吐過後,用毛巾或紗布巾幫孩子清潔口腔,讓他喝一小口水或漱漱口,但不要讓他喝太多水,免得引起接連的嘔吐。

3.嘔吐及腹瀉:如果孩子高燒不斷,而且嘔吐成噴射狀、腹瀉帶血,要懷疑急性腸炎的可能,送醫。如果伴隨意識不清、嗜睡、眼睛張不開,更要緊急送醫,因為這有可能是腦膜炎的症狀。嘔吐物中帶未消化的食物,要進行禁食,只給予淡鹽水或果汁,直到嘔吐的情況減輕。不要在這時候急著補充營養,這只會造成生病的腸胃更大的負擔,療養是急症期過了之後的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4.中耳炎:如果孩子搖頭晃腦、經常抓耳朵或拉耳朵,甚至清楚表示耳朵痛、耳朵有水聲,頭暈、發燒或嘔吐,則要到耳鼻喉科進一步檢查是否感染中耳炎或耳中積水,中耳炎是一種拖越久越難好的疾病,也是屬於輪狀病毒好發的一種併發症。


如果沒有以上的緊急情況發生,你不妨支持孩子用自己的身體去抵抗病毒。這時候要睡就讓他睡,不吃就不要勉強她吃(我家老大生病都是一直睡,有一次連睡三天,幾乎一口飯都沒吃,睡了三天後,燒退了,精神健旺,像沒事人一樣。吵著餓,就由著他大吃大喝。雖然瘦了一公斤,但吃了兩天就回來了。小的有一次連續燒了一周,退了又燒起來,驗尿並無其他感染,但大人實在熬不住了,燒到41度的時候帶去醫院,醫生正要給她塞退燒藥,她大哭一場,當場就退燒了,帶回家之後吃了一大碗稀飯倒頭就睡,睡到隔天早上,又沒事了。)

帶孩子一起度過生病的期間,實在比自己生病更難熬。我跟老公的觀念都希望孩子盡量不要地使用抗生素、退燒藥、支氣管擴張劑等西藥,現在已經知道這些其實是會對身體造成許多負擔,卻無法有效治療感冒的藥。所以,必須更細心地留意孩子病程的變化,並設法使用一些輔助療法:例如刮痧、拍痰、按摩、泡薑水澡或食療(包括禁食也是食療的一種)。每次度過比較艱險的情況,真的會有感謝老天的心情。

我認為現在對小雯最適合的照料就是少量清淡的飲食、適量地補充含電解質的水或果汁、持續留心觀察和照料,應該就可以了。

盡可能跟你老公溝通看看,照顧生病的家人其實需要很多支持,不妨跟妳老公開口尋求支持和幫忙,並不需要在理論上爭個對錯。孩子生病的時候,我也經常因為觀念不同或要看哪一個醫生,要不要看醫生而跟我老公僵持不下。但是最後我發現,我們最需要的是彼此的心理支持。自己也要放鬆一點,孩子交給其他家人照顧的時候,要設法信任。最終,孩子活在許多人的關愛之中,無論大家的觀念是否一致,是不該也無法切斷這個孩子跟世界其他人(其他觀念)的關係的。孩子不會只是跟你生活在這世界上的,你要記住這件事。

有許多時候,是我們操心得太多了。操心著急真的能將情況變好嗎?其實不一定會,只是不操心好像自己甚麼也沒做,因此而焦慮不安。放下焦慮吧,冷靜地觀察,人世間有許多事情並不是交在我們的手裡的,放下緊繃的心情,看見孩子、自己和家人真正的需要,順勢而為,有時候我們反而能做得對。

一個查詢西藥的網站,幫了我很多忙:http://www.chimei.org.tw/main/right/right01/cmh_department/55500/index.asp

了解你吃的藥的作用與副作用,可能對你會有幫助。

景穎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小孩說:不要

景穎:
新年假期愉快嗎?今年年假較前兩年短,回娘家、到親戚家拜年…,,在匆忙的行程中結束年假.您們呢?小朋友第一個台北新年假期如何度過?雯雯的寒假應該也已經結束了,作息是否調適過來了?
最近寶寶似乎進入了所謂的”人生第一個反叛期”(聽說是兩歲到三歲,乙雯 似乎提早了…)對很多事情都說 “不要”,現在換尿布ˋ穿衣服ˋ吃飯…又成了拉鉅戰。 而且寶寶有時候睡醒(通常是午睡)起來有時會哭鬧,通常要安撫好一陣子,連用她最愛的看的巧虎吸引她也沒用,長輩說可能是沒睡飽,也有人說可能是作夢…,只是她小時候睡醒不會這樣,很想了解原因,但原因不得而知。

* * * * * *

禎:

不知為何我沒有收到你15日的來信。

關於反叛期這件事,說實在的我在養兩個小孩的過程上沒怎麼感覺到。

元元最近將滿三歲,對很多事情開始有自己的主張。兩個禮拜前,她們姊妹倆在玩遊戲,老姐說:「好,那現在你當我白雪公主,我當辛蒂瑞拉...」妹妹說:「我也要當辛蒂瑞拉!」老姐使出故技說:「好,那我當大辛蒂瑞拉、你當小辛蒂瑞拉。」老妹毫不讓步地說:「我是大辛蒂瑞拉~~,我長大了,你不知道嗎?」數日後,老姐拉長了臉跟我抱怨:「唉,真辛苦,老妹越來越不好騙了....。」

我感覺到的是孩子的成長。

有許多育兒書會提到“叛逆期”,我想那是站在父母管教的立場而進行的描述。其實這時候的孩子有甚麼可以反、可以叛的呢?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會漸漸感覺到自己的需要和能力,並試著表達出來,所欠缺的只是表達的能力而已。如果孩子說:不要。那他就是真的不要,也許他不再喜歡尿布的束縛感,也不喜歡大人規定的吃飯方式和內容。而且,很善變。這樣“應付”起來,當然是加倍的費力。不過這可能也是開始跟他建立遊戲規則的好時機。

隨著天氣變暖,也許可以開始訓練小雯不穿尿布。那麼就順著她吧。告訴她:「不穿尿布可以,但是要穿小褲褲,如果不穿小褲褲屁股容易生病,而且要尿尿要告訴我,我們要在馬桶上尿尿和便便。」當然,她可能還無法做得很好,多準備幾條抹布,如果她尿在地上或沙發上,也不要兇她,成長需要很多嘗試。更不要心急地鼓勵她穿回尿布,這是教她退縮。如果她自己因此要求穿回尿布,還要記得安慰她,說她其實做得很好,等到夏天的時候一定會更棒!遇到出門的場合,實在不適合,那就要告訴她:「不穿尿布就沒辦法出去玩,因為你還不會自己上廁所,只要回家了,就可以不用穿尿布。出去不行。」吃飯、穿衣的規矩大致如此,要拿出耐性不斷地跟她玩「朝三暮四」的談判遊戲,你讓出多些空間讓她做她想做的事情,並訂下底線或交換條件,即使是不吃飯。但是,她也要學著承擔這個決定的後果,例如不能出去玩或取消點心。約定好了就要做到,如果懲罰內容是不出去玩,或剝奪她的一項特權,例如吃點心、或看巧虎、或說故事。那就要堅持地執行下去,即使因此全家人都沒電視看,也不能隨便讓步。這不是嚴厲,而是要讓她知道甚麼叫言而有信。

因為我自己是這樣教養兩個女兒過來的,所以我知道這麼作的結果,最累的是大人。因為她又哭又鬧,我們必須忍受;她累了、餓了,我們還是得餵她吃;她出狀況,不配合,我們就得被迫改變行程或計劃。最難的是:還得保持好心情。

不過要是不這麼作,她的意願和想法無法得以伸張,不是變得壓抑內縮就是變得乖張“叛逆”,而且,更嚴重的是,她永遠學不會為自己的決定(哪怕是任性)負擔後果,這樣的孩子我們看過很多,自己犯了錯永遠推說是父母的錯、社會的錯,而不曉得是自己決定的錯。

我知道我的作法,在許多父母聽來實在匪夷所思。在我們的傳統教養觀念裡,還是希望孩子乖巧、柔順、不找麻煩,即使歐美尊重個人的思想不斷感染我們,骨子裡,我們還是很難反過來去“順從”孩子的意願。不過說到底,還是因為這麼作“太費事”了,明知她這麼作必會有甚麼“結果”,為何要這麼笨呢?

那是因為我強調,教育是一種過程。如果你不能陪著孩子一步步嘗試錯誤,再將你的精華經驗有技巧地傳授給她,那她會覺得你說的話不過是教條。到了張力的頂點或青春期,就真的可能會為反叛而反叛了。

我知道對你來說,這又有許多難題要面對。在你能力範圍內試試看吧,至少提高你的耐性,有條件地逐步調整面對小雯說不要的時候,採取的態度,態度才是關鍵。採取聆聽跟同情的態度,你的火氣和煩躁會降下來許多。

至於午睡的情況,不知道因為過年,你們的作息有沒有甚麼變動?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通常很敏感,一段時間作息布對或身體比較虛弱,即使跟平常一樣吃、睡,也會出現睡不飽或吃不好的情況。我通常都依著她們去調整。有一陣子老大午睡都叫不太起來,或睡醒後就哭哭,索性就讓她睡到自然醒。後來我們的中醫師告訴我們,她的血氣有點下降。一段時間我們在早餐給她吃蒸烤帶皮的地瓜,並且暫時停掉乳製品及起司,多吃一點青菜,一、兩周後,狀況就不見了。睡醒時是否神采奕奕,在中醫來說是一個人健康的重要指標,比睡眠時間的長短還重要,你參考看看。

景穎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戀人

第一個戀人,在分手兩年後的電話裡告訴我:他很抱歉當初假裝愛我。我抱著受傷的心情度過了好些年。

第二個戀人在交往了一年之後,以惶惑的眼神問我:到底有沒有愛過他?之後每次當我想起他,記不清他的臉只記得他問的這句話。

第三個戀人與我在那盞溫暖檯燈下,聽著比麗‧哈樂黛溫柔沙啞的歌聲,一個看書,一個畫畫。忘記誰說了一句玩笑話,我們開心地笑起來,笑著笑著我的眼淚一滴、兩滴...,啪咑!啪咑!打在描好的黑線上,發出聲響。我對他說:「我們分手吧,我改變不了我自己...」

今天,情人節,我陪孩子看卡通影片,想起往日的戀人們。

有許多關心我的朋友至今對我離開創作,作一個全職媽媽感到惋惜,我也經常想到他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不該如此斷然地,轉身離去。然後我模模糊糊地憶起昔日戀情裡,縈繞著一個關鍵的問題:「我愛過嗎?」

「媽咪,我的眼睛哭哭了,我要擦臉~~」我站起身,去擰了一把毛巾;「媽~~快來啊,這個書套好奇怪,沒辦法黏起來...」我坐在老大的旁邊,陪她再認識一次書套的結構原理;「媽咪,我可不可以吃香蕉?」「可以吃一根」我看著她的眼睛一邊說,一邊確認著距離晚餐的時間;「嗯啊啊~~圖畫紙擦破了,擦得髒兮兮...啊~~」我拿起一張廢紙再教一次,橡皮擦的正確用法。

如果我不曾放棄部分的自己,能像現在一樣,承諾並實踐我應允給孩子們的愛嗎?

愛也可能是一場空虛。

戀情來得容易,我們在本能的衝動裡,恣意任性,對自己失控的模樣感到驚駭、著迷。戀人們貪婪地相互索求更多的親吻、擁抱,更多的甜美話語,在彼此的熱情的眼神中,塗銷自卑、孤獨與恐懼。然而,每張“戀人樂園”的門票都印有遊園時限,魔法消失,長在戀人腳上的翅膀漸漸消失不見。「自我」張開強壯的指爪,牢牢抓住戀人們的腳踝。每一個戀人又恢復成孤倔自私的凡胎肉體,在付出與求償的拉鋸折磨中,一點點退回現實的算計裡。

「我為你放棄了考試的計畫,你卻還執意跟死黨去旅行?」「你沒有一次先問過我,總是只顧你自己!」「你對未來到底有沒有計劃?我算甚麼?」....「你愛我嗎?」

是了,我到底有沒有愛過你?

事隔多年,很多年。我當了一個母親。現在我想對第一個戀人說:「你說的話我相信,我們本來可以相愛,但是一開始我們就放棄去愛,怎能相愛?我當時太軟弱了,對不起。」我會對第二個戀人說:「是,你說對了,我不曾下定決心愛你。」

我的第三個戀人當初對我的愛要勇敢許多,他對我說:「不試試看怎麼知道。」他現在是我的老公,最親愛的伴侶。

在我的前半個人生裡,我一直擔心“去愛”,會讓我對自己的愛分了心。我不是不能改變自己,我是怕會因為對別人付出愛,而改變了自己。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付出愛、決定愛,真的會改變一個人。

今年的情人節,沒有鮮花、沒有巧克力,有孩子、老公需要我的叫喚聲,我成了一個敢去愛的女人。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蘭姆葡萄巧克力榛子麵包

最近跟高中同學聯絡上了,她們之中也有許多對烘培有興趣的呢。高中念的是女中,那段青春飛揚的日子十分令人懷念,可惜那時候大家多半忙於課業,許多念書以外的本領都無從展現,每思及此,都覺得很惋惜,台灣的孩子真的花太多時間在教科書上了。我希望自己有勇氣去支持跟陪伴女兒們,多認是課本以外的東西,甚至勇於追求。

現在跟同學聯繫後,發現同學們有的會畫油畫,有的會攝影,有得更已經遊歷了大半個地球。現在為喜歡烘培的同學們,分享這個麵包食譜,願天涯,共此時。

蘭姆葡萄巧克力榛子麵包

一、材料:

a.乾燥酵母(或新鮮酵母20g).....2.5t
b.溫水......350ml(使用新鮮酵母只需90ml)
c.高筋麵粉.........500g
d.鹽....................1.5t
e.葡萄乾(略切碎)...100g(以2T蘭姆酒浸漬一夜)
f.榛果(略切半~1/3).....100g
g.巧克力(略切碎).....200g
h.雞蛋........1個(打散備用)
i.無鹽奶油....30g(放在室溫下軟化)

二、作法 :

1.酵母灑進100ml的溫水中(約35度c或跟體溫相當)靜置五分鐘。麵粉和鹽放在大碗中,中間留一個空凹,倒入攪拌好的酵母水。
2.以木勺由碗中央向外逐漸以畫圈方式拌和麵粉,然後慢慢將剩下的水加入麵糰,持續攪拌(出筋)直到形成柔軟潮濕的麵糰。
3.將麵糰到在灑了少許麵粉的工作檯上,將麵糰像自己方向對折,以掌緣向外推,另一手輕輕旋轉麵糰。剛開始的時候會有點黏手或推不開,不要急著加手粉,如此反覆推揉約10分鐘後,麵糰會變得光滑有彈性。麵團的柔軟度約與耳垂相當,寧可較濕也不要太乾。
4.將麵糰放入乾淨的非金屬碗中,蓋上茶巾等到發酵為兩倍大,約需時45~60分鐘(手指按下去,凹洞會慢慢的彈回來,如果彈不回來表示發酵過度,沒關係,還有二次發酵)
5.按壓或揉壓麵糰使其中空氣都放出來,放著休息10分鐘,在約一公斤的模具內面塗佈融化奶油少許。
6.將e.f.g.h.i.材料加入麵糰,以一隻手輕輕將添加的材料擠進麵糰中,直到蛋液完全被麵糰吸收。
7.將麵糰攤在灑有少許麵粉的工作檯上,重複步驟3.約1~2分鐘。把麵糰整成模型大小放著二次發酵,發酵到約兩倍大(約30分鐘)
8.烤箱預熱到180度C(350度F),進烤箱烘烤45分鐘,直到外皮呈淡棕色,底部敲起來呈中空聲,到在網架上冷卻。(這款麵包因為加了雞蛋,在20公升以下的烤箱中顏色易焦,可在烘烤三十分鐘後,取出加上錫箔紙或上蓋,再繼續烘烤)

自製麵包的好處是不使用蘇打粉或快速發酵的工業用添加物,長時間發酵的麵包好消化吸收,更不易引起麥類過敏的問題(小麥屬於前三大過敏原)。口感和香氣更是市售機器麵包難以比擬的。麵粉可以全麥麵粉部分或全部代替,以牛奶或優酪乳來代替食譜中的水,麵包心更為柔軟、香濃,但發酵時間要加長一點。其他像是堅果、香草、雜糧、水果乾都可以加入使用,材料都是看得見的新鮮好材料,對愛吃麵包的小朋友可以說是充滿魅力。製作麵包的鹽是不能取消的,鹽可用來控制發酵,有助於生筋,麵包心結構穩定不易塌陷,也能延長保存期限跟增加口感。

所有麵包都可以預作“湯種”(酵頭),或留下老麵糰雙重密封冰存在冷藏庫中。無論中西,老麵可以說是麵點師傅的珍秘至寶,有一位德國的麵包師傅一天夜裡發現他住家樓下的麵包坊失火了,居然甚麼家當都沒拿,只搶救了他的 一包老麵。他的妻小在慌亂中找不到爸爸,原來麵包師傅一搶出老麵就四處找鄰居去冰存他的酵頭。看來麵包的學問還大得很。

參考食譜:麵包(Bread)/作者:艾力克.多勒、玉蘇拉.費力諾(ERIC & URSULA)/米樂文化出版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幼兒的情緒管理(下)

不過,面對小雯這個年紀的孩子有另外一個難題。關於「通情達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雙方要能互通。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三、四歲以下的孩子,說起來要他來通你的情,那還真是太困難了。關於“人情世故”那真是一點也不通曉。那怎麼辦呢?只有你去通他的情,設法來達你的理了,可不要覺得你吃虧了,其實這就是“教育”循循善誘的道理。時日久了,孩子慢慢也會摸索到他人的情緒與感覺,並學習照應。更重要的是,孩子從中學到一套管理情緒,以理性來解決事情的方法,也就是近代教育非常重視的「情緒智商」(EQ),到時候你就苦盡甘來了。反過來說,如果經常使用“情緒性”的對峙來管教孩子(即使你的表情或許冷若冰霜,但是孩子和你都知道,其實你心裡有著惱怒和失望等負面情緒),無形中也等於是把這種處理方式示範給了孩子,這是打罵教育真正該令人戒慎之所在。無怪乎當孩子成長到青少年階段,開始有了獨立的能力,也意識到自己的想法跟體力逐漸能與大人相抗衡,這樣的管教方式只會令家庭風暴越演越烈。

雖說,你文中提及的同學及同事孩子,看到藤條就會謹守紀律,或許,也為爸爸開車離開(遺棄)的恐懼,一時之間奏效了。要知道,這些都是以“傷害”來達成目的的手法。就好像你用刀用槍也能逼一個人就範一樣,其實是最糟糕的一種方式。這樣的孩子以後在學校或人際關係中,經常會表現為一種畏縮或對權力(暴力)的過度推崇及依賴。有資料顯示,經常重複性選擇有暴力傾向的配偶的受家暴婦女,通常也有一個會施暴(無論肢體暴力或精神暴力)的父親或母親。

人吃五穀雜糧,總有七情六慾。大人縱使EQ再高,也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人的情緒像火,在情緒延燒之前,最好能開出“引火道”。我會建議,如果你的情緒很糟,脾氣快要發作了,不妨直接告訴你的孩子:「媽媽今天特別累,請你體諒我配合一下好嗎?」「我已經快要控制不住脾氣了,希望你不要再惹我生氣」「再說一次,我可能就會處罰你,現在先不要說了好嗎?」。你也可訂立一些“說三次原則”,就像于美人說的:「第一次是教你,第二次是教育你,說了三次你還不理,老娘只好“教訓”你。」有了這個“可循”的規則,你的脾氣也不至於悶不吭聲地爆發開來。如果要處罰孩子,要趁雙方還沒有演變成情緒性對立之時,如果來不及了,那就先擱置,各自冷靜等情緒過後再來處罰的並說明原因和道理。讓雙方知道彼此為什麼生氣、為什麼犯錯、如何彌補錯誤、下次該怎麼處理類似的狀況,才是面對孩子犯錯真正重要的事。處罰只是加強印象,並非教育的本意。

有一件事你可能要特別注意。小雯現在表達情緒的方式(撲、咬、頭撞)是屬於比較強烈的肢體衝撞,你需要注意小雯是否有被壓抑的傾向,或者極度需要關注的心情。孩子無法理解也還沒有學會擺平內在的衝突,這時候通常會在肢體語言及行為上透露。發現孩子的行為出現過於激烈或偏於常理的時候,不要懲罰行為本身,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及時導正,根本地解決問題。很誠摯地建議你,可能需要了解小雯在保母家有沒有受到“偏頗”的對待。

文中所述的保母一段話,其實令我感到不安。保母帶的是自己的孫子,在說明孩子間的糾紛時,顯然對小雯是持有“成見”的。許多保母可能憑的是自己拉拔孩子長大的經驗,照顧孩子的吃喝穿睡儘管是細心又週全的,但是面對孩子的心理問題或教育的分寸,不一定能夠重視個別差異。如果其中出現偏袒、冷落甚至虐待的情況,小小孩也無法說出來。畢竟孩子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託人撫養照料,對撫養的情況得細心詳察,斷不可因為一面之詞,就遽下論斷,要不然孩子受了委屈,那真是求助無門了。我會建議你如有休假,不妨提議跟著小孩到保母家生活一天,詳細觀察後,再做判斷。我知道中國人素來厚道,這樣的“不情之請”很不容易說出口,但是除非有更高明的對策,否則孩子在保母家的生活你是很難明瞭的。或者你可以開始打聽素有愛心的幼教機構,先去觀摩參訪幾天,這些現代化的機構比較能接受父母關心幼教環境的心態,多半會接受。如有中意的,或許該考慮將孩子換一個托育環境,審視她的情緒狀況有沒有改善。這是我非常誠懇的建議。

父母的愛和撫抱,是孩子最佳的情緒穩定劑和抗憂鬱藥,這就是親情。大家都知道「北風和太陽」的故事,做孩子的太陽,溫暖融化她的頑強,不要強拗執著於尊嚴或道理。一個即時的擁抱,可以給你們倆在別處都享受不到的人性。孩子的純真是一面照妖鏡,藉此你也許可以發見自己已經日漸僵化、麻木的感情,關於虛榮、關於威權、關於急功好利的思維邏輯,甚至關於人世茫茫的心情,都會得到著落,或許那天,你會真心感謝老天爺,賜給你一個孩子,讓你明白了不計得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