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難纏的一歲半(上)

Hi 景穎:

本想這禮拜帶小雯去妳家玩,奈何他最近腸胃型感冒,又吐又洩瀉,今天已經好多了,可是怕傳染給你家小朋友,所以只好作罷......,總覺得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Baby的狀況又特多...害媽媽都不能按計畫行事.褓母還說他沒有帶過這麼會感冒的小孩,像豆腐一樣脆弱......

我看書上說一歲三個月以後到一歲九個月的小朋友,包含睡眠狀況及食慾都不穩定,脾氣好像也是,最近小雯常常都用哭鬧的,搞不清楚他到底要做什麼,有時候堅持自己吃飯,吃到一半突然用手將碗跟食物連同湯匙很生氣的丟掉,當然我很生氣就抓她的小手來打.....,很想克制自己的脾氣,可是當我怎麼勸她都沒用,真的難搞就會把我惹毛..... ,我發現最近似乎沒啥熱情陪著她玩遊戲,好像也想不出新的點子,覺得自己當媽越當越沒創意,每天有點應付了事.我也在曾思考你說我是否考慮當個全職媽媽,可是我很擔心自己是個沒創意的人,每天跟小孩攪和在一起需要多元的創意跟她互動,如果是我全職帶她我可能會不知如何度過每天的時間,也不能滿足他的需要?

(下略)

禎:

(下略)

彈性,大概是當爸媽最需要培養的特質,被惹毛,大概是老爸老媽的宿命。

從網路、書籍、友人之間...到處都充滿著育兒的理論,有一段時間我的弟妹被搞得非常焦慮,那時候她要上班,又要面對跟公婆的教育歧見,堅持一歲半就送到托兒所去,跟我媽鬧得很僵。探討起來,由於無法當一個全職媽媽,使她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心理層面多了一份罪惡感和內咎。一有閒暇就看書或網路搜尋育兒知識,那一堆的專家說法對她實際育兒有幫助的其實並不多,有些意見更是完全相對,令她無所適從。結果這一大堆的資訊只有加深她的焦慮。那時候我對她說:「把那些書先放下吧,這樣你才能把眼光轉到孩子身上,看著孩子去感受和思索,找出發生在你跟孩子之間的事,然後你才知道在書本裡要找些甚麼來看。」

小雯這個階段對自己非常感興趣,兒童心理發展學家稱為:鏡像階段(從鏡中認出自己,如果她照鏡子的時候發現嘴巴上有一點髒髒的,她不是去擦拭或觸摸鏡子,而懂得擦拭自己,那就是確定已經進入這個階段了)。這個階段大約從8~16個月大開始,簡單說這就是一個將她自己整合成一個人來看待的時期,是幼兒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她將積極地整合自己的感官、認知、協調、控制。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試著探索各項能力、並企圖操控,所以又有兒童教育學家稱為:自大期(或自戀期)。這個階段的幼兒總是自大、執拗、凡事堅持己見、並期待別人也聽她的話。然而“經驗不足”的他們,又老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於是對自己的失敗感到挫折、沮喪甚至憤怒。你信中提到小雯吃飯的狀況,其實很可能就是典型的例證。

如果這樣來理解小雯現在面臨的困境,或許你就不必趕到那麼生氣或挫敗。我的建議是:

1.盡可能幫她選擇能力範圍內的遊戲或工作,讓他盡情發揮。例如她可以安全攀爬的椅子,讓她可以自己爬上去“坐坐”、容易操作的餐具(避免食物潑灑出來的淺盤或湯匙,或太深以至於無法順利取食的深碗)、可以自己用叉子或湯匙輕易叉起的食物大小和輕鬆吃完的份量。屬於他自己的毛巾和抹布,讓她自己擦臉或幫忙擦桌子或地板。

2.當他完成一件工作時,真心的讚美,不一定要成天大驚小怪地說著:你很棒。但是當她真的很得意的時候----即使她拿了一杯易碎的玻璃杯,倒了太滿的水以至於灑得衣服、客廳到處都是,但當她成功地將杯子放在桌子上時,你要真誠的看著她的眼睛對她說:你好厲害、你做得很好....之類的,然後才開始為她換下濕衣服、拖地、悄悄地把危險的杯子收起來。拿出她的杯子,倒半杯的水告訴她:如果你下次用自己的杯子會做得更好喔。(她不一定會聽,也可能要求再來一次,你的買菜計畫泡湯了,但是,要記得我告訴過你的,先苦後甘,這一關好好的過,以後才會越來越輕鬆。)

3.當她挫折或沮喪的時候,你可以鼓勵她換個方式再試一次;如果她仍然心情不好,你可以建議她休息一下作一些喜歡的活動再來;要是她真得生氣、難過到一個不行,你可以抱抱她,把她的小布偶或小被子(最能安撫他情緒的東西)給她,或讓她一個人好好地哭一場吧。畢竟,成長以後,想要這樣盡情地哭,還真是不容易,就當她在提領她自己未來的眼淚和情緒吧。但是真正棒的是,你能教她幽默以對,告訴她:喔~我知道了,飯飯說她現在比較想躺在桌子上,請你等一下再吃她。在這個時期培養起來的幽默感將伴隨她一輩子,成為她心靈上的好朋友,但是千萬不要譏諷她。

4.這個年齡又被稱為事故年齡,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她經常錯估了情勢和自己的能力,所以有一些安全原則是不能讓步的。也許她想要自己從浴缸中出來,卻會滑倒或絆倒。那你要明確的告訴她:不行,或許你跟她會僵在當場,但是「不行就是不行」,有時候過馬路她會突然掙脫你的手,想要一個人走。你要立刻牽住她:告訴她:「過馬路一定要牽牽,絕對不可以一個人跑掉。」如果她不能聽從,那你就要決斷地帶著她離開馬路甚至回家,即使要抱著她也要表明你不讓步的部分(要嚴肅但不必要太兇或太情緒化)。通常我會告訴我的孩子,這裡不可以不牽手,等下到了公園裡面才可以。一般來說只要孩子清楚明白你的立場和決心,她其實不會執拗或堅持太久。除非孩子是亞斯伯格症或自閉症的患者,這就要求教於專門知識了。

以上這些事情說下來,你便知道我為何說,彈性,大概是做父母最需要培養的特質了。尤其是面對三歲以下的幼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