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健康飲食原則----迷思篇(3)

4.多吃鹼性食物調整酸性體質?

【背景】日本著名醫學博士柳澤文正,是宣揚酸性體質論的主要人物。在他出版的一本名《找對病源,鹼回命》的書中,介紹了他做的一個實驗。他找了100個癌症患者,對他們的血液進行檢查後發現,這100個人的血液無一例外地都呈酸性,說明他們都是酸性體質。酸性體質論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體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鹼性才是最健康的狀態。近年來,在商家的灌輸下,有關人體酸鹼論的說法引起各方關注。大家認為,大部分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都是因為酸性體質造成的,“酸性”意味著“危險”,“鹼性”意味著“健康”。於是各種強調能改變體內酸鹼值的“鹼性水”、“果醋”、“鈣補充劑”...大行其道,大作國中科學實驗裡的酸鹼中和的文章。

【我的簡則】與其坐著煩惱該吃哪種健康食品,不如起身擦擦地,多做幾個悠長徐緩的深呼吸。

【迷思破譯】人體為了維持運作,設計了非常精密的平衡系統,以維持體內個器官所需的酸鹼值(例如:胃液是酸性的,腎臟也是酸性環境)。主要依賴的並不是吃進來的食物,而是身體裡的代謝平衡系統。簡單的說:呼吸和排泄對體內酸鹼的平衡攸關更大,而這平衡則無時不刻地進行著。
不論食物是酸的還是鹼的,除了尿液之外,不會影響我們身體的酸鹼度。人類的胃很酸,所有的食物離開胃後都變成酸的。然後它們到達小腸,那裡有胰臟分泌的液體能夠中和胃酸。所以不論我們吃什麼,所有的食物到了胃變成酸性,到了小腸變成鹼性。
血液和器官將身體的酸鹼性控制在極嚴謹的範圍內。任何能夠改變身體酸鹼度的東西會讓人生病甚至死亡。某些食物消化後的最終產物會改變尿液的酸鹼度,但是當尿素儲存在膀胱時,它不能影響你身體其他部分的酸鹼度。鹼性食物包含新鮮的水果和生菜,而酸性的食物包含所有動物性產物、穀類、豆類和其他種子類。中醫談論體質與食物使用了熱性或寒性這樣的分類(我發現有許多所謂鹼性食物在中醫分類裡都是屬於寒性的食物),然而,也從不強調專一種偏性的食物,是對身體有好無壞的
如果你攝取多於需求的蛋白質,身體不會將它儲存,而是將多餘的胺基酸轉化成有機酸,致使血液酸化。但是它不會使血液變成酸性的,因為當蛋白質轉化成有機酸的同時,鈣質也從骨骼中釋放來中和酸性,以防止血液中酸鹼值的改變。因此,許多科學家認為攝取過多的蛋白質會導致骨骼疏鬆症。

如果有人說你的血液太酸了,需要使用它們的產品增加身體中的鹼,你應該很聰明地拒絕相信他跟你說的事情。


◎以上資料來源:國際線上-《世界新聞報》

胡景瀚教授的量子化學研究室http://chem.ncue.edu.tw/huch/water/water.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